close

我們吃的動物吃什麼?(下)  -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i-Nature 編輯部


絕佳的天然海域條件和先進的養殖技術使鮭魚養殖與出口成為加拿大業重要的經濟動脈。傳統的養殖法是在大海中圍出養殖圈,讓鮭魚直接在天然的海水中成長,雖然因此天然鮭魚已經失去迴游至出生地交配繁殖的天性,但是可以保證其養殖的成果。鮭魚飼料過去採用「魚飼料」,就是將沒有被人類加工成食品的剩餘海產魚雜製而成的,可是當海洋魚獲大量減少,價格高飆時,天然魚飼料也變得高不可攀,增加養殖成本。

 

根據這個報導,以天然魚飼料二公斤才能養出一公斤鮭魚。從大自然中擷取二公斤的魚資源僅生產一公斤鮭魚,無論是投資報酬率或是生態保護都是兩損。於是養殖者改用成本較低的植物飼料。這個意思是:原本肉食的鮭魚被迫變成吃素的!

 

實驗結果是,吃素的鮭魚因某種不明因素,約有三分之一存活下來。於是這耐活不死的三分之一被特別照顧,希望培育出吃素的魚種。除此之外,養殖者還利用基因改造技術,養出生長速度快三倍的魚種,以減少生產成本。

 

 

 

這些作法引起當地環保人士的抗議,他們去海中養殖圈抓出新種鮭魚來和天然鮭魚做比較,對比之下,同年齡的魚,基因改造過的魚種儘管體型生長快速,但是其他部位如鰭、尾等並未相對發育成熟,導致無法在水中直立游行,成為詭異的科學怪魚。

 

「更糟的是,這些圈養在海中的科學怪魚,有部分跳出養殖圈,流到大自然裡了。牠們和天然鮭魚交配之後,很可能改變天然鮭魚的基因與生長本能,還可能改變整個鮭魚的生長狀態。鮭魚改變,也勢必影響整個海域的生態結構與食物鏈。」環保人士對著鏡頭憂心匆匆地說。

 

改變鮭魚迴游繁殖的本性,強迫其成為素食者,最後又讓牠們生長畸形……這個報導讓我看得背脊發涼。幾億萬年大自然的發展自成一個循環不息的狀態,今日卻在人類的手裡一點一點地被扭曲改變摧毀。人類玩弄大自然的手段還要玩到哪個程度?而到底有沒有一個極限?

 

我忽然想到小時候住在外公外婆家,廚房後面有隻大母豬,我每天要將吃剩的東西拿去給牠。燒水的爐灶就在旁邊,我有時邊幫忙燒水邊看著母豬躺在那裡。有一天母豬不見了,想必是賣了還是殺了,之後那個豬圈一直空著。後來推了許多雜物,漸漸填滿了那個空間,也不太看得出是個豬圈了。

 

我到很後來才了解到,那隻母豬不見了其實是一個時代的結束。現在我們的雞鴨牛豬又是吃什麼呢?熟悉的吳郭魚虱目魚又是吃什麼呢?也是關在封閉的建築體內,圍圈在沒有土地陽光的籃架上,不識自己的父母兄妹,被餵養各種抗生素和同類身體加工製成的奇異飼料嗎?我不知道,但是歐洲的飼養動物史裡有種令人不寒而慄的感覺。

 

 

 

(本文作者:謝忠道)
(摘自:慢食之後:現代飲食的 31 個省思,由時報出版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